人物

为了党旗更鲜艳

时间:2021-05-24   作者:   来源:综合   阅读:61911  

为了党旗更鲜艳

记武强县南立车村原党支部书记--李会明

文/耿西康

    在千年古县武强,南立车村原党支部书记李会明作为拟被河北省委推荐,受党中央表彰的“全国优秀共产党员”人选的公示已经结束。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,传遍了武强的大街小巷,我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,驱车来到南立车,再一次采访了这位具有50年党龄,担任党支部书记45载的优秀共产党员,著名的全国劳动模范。

    推开他的办公室,我看到了惊讶的一幕:他身旁立着1米多高的蓝色氧气瓶,1台小型制氧过滤机的白色胶管连接在他的鼻孔里,办公桌上治疗肺心病、哮喘病、肠梗阻、腰腿疼的药片,显然是刚刚吃过。我喊了一声:李书记,正在伏案工作的李会明听到喊声,他抬起头,放下笔,想站起来同我握手,我急忙扶他坐下:我凝视着他被病痛折磨的那瘦骨嶙峋的身躯,明显憔悴的“国”字脸上布满了艰苦创业的风霜,额头上清晰的皱纹里似乎藏着他为党工作,为民造福而饱经病痛折磨的痕迹,虽然病痛长久的折磨着他,但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,放射着坚毅的目光。

    这名已经74岁的农村汉子,因车祸、疾病已动了三次大的手术,是医生几次把他从生死线上夺了回来。每一次起死回生后,他不仅没被死亡吓倒,而且初心更加坚定,意志更加坚强。凭着对党的忠诚,对人民的热爱,硬是带领全村共产党员和一千多村民,经过四十多年的顽强拼搏,终于把一个历史上,十年九涝的盐碱滩,建设成了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。

牢记使命挑重担

穷根不拔心不甘

    武强的南立车,位于滹沱河与滏阳河的交汇处,地理位置十分偏僻,地势低洼不平,是出了名的盐碱洼,历史上十年九涝,是个“旱了收盐巴,涝了收蛤蟆”的穷地方,1948年李会明就出生在这里,他从小目睹了全村贫穷落后,吃不饱,穿不暖的生活。1967年,19岁的李会明完小刚毕业,就开始在生产队里劳动,他踏实、肯干、不怕苦、不怕累,赢得了党支部的信任和全体党员的爱戴,1970年他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成为村里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。1976年冬季,经公社党委批准,全村党员一致推选他担任党支部书记。当党组织把领导全村群众改变落后面貌的重担交给他时,他面对的是,全村的一穷二白和30多万元的外债,群众的困难更可想而知。困难像一道道难解的方程式,摆在了这位只有高小文化程度的支部书记面前。“没有困难,要我这个支部书记干什么?”入党宣誓时的一幕幕,又浮现在他眼前,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,激励着他,组织的信任,群众的期盼,鞭策着他,就是脱几层皮,掉几斤肉,也要拔掉穷根,让乡亲们吃上饱饭,过上好日子。

    一个寻常的地方,如果选择一个不寻常的人,那么,这个地方将变得不寻常起来。为尽快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,李会明和村支部“一班人”,带领全村群众,向大自然发出庄严挑战!无论是三九寒冬,还是炎热夏季,无论是在打井工地,还是修路挖渠的现场,一面面鲜红的党旗下,是李会明带领群众战天斗地的动人场面,出大力,流大汗最多的是共产党员,哪里有难啃的骨头,哪里就有李会明的身影。人们清楚地记得,在冬季的一次打井施工中,因地层原因,在100多米深的井下,出现了严重坍塌事故,几次治理都未见效,如不及时采取措施,就会前功尽弃。当村干部把这情况汇报给因劳累过度而发着高烧,正在村卫生所输液的李会明时,他没有丝毫犹豫,让医生拔掉针头,迅速骑车来到工地,二话没说就冲向钻台,同施工人员采取了封堵、浇灌保持压力平衡的治理方案,经过连续三天三夜的奋战,终于制服了坍塌。此时的李会明,浑身上下都沾满了泥浆,两只鞋子也不知丢在了哪里,他坐在窝棚旁,喘着粗气,当送饭的师傅,把饭碗递给他时,他吃着吃着,不知不觉的把碗掉在了地上,人已经打着鼾香睡着了。

    经过几个冬春的苦战,李会明带领群众先后打成了机井、锅锥井40多眼,平整土地3000多亩,改造盐碱地1000多亩,挖渠修路十几公里,在南立车的大地上,渠成网,田成方,树成行,粮满仓,呈现着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。省市县有关部门多次在这里召开现场会,推广南立车的先进经验,河北日报、衡水日报也多次刊发南立车的先进事迹。

    奋斗的汗水没有白流,脱皮掉肉的拼搏,初步解决了群众的吃饭问题。但接下来,另一个课题又摆在他面前,如何让群众富起来过上好日子?南立车一不临城,二没矿产,光靠土里刨食,是富不起来的。路,到底在哪儿呢?李会明陷入苦苦的思索之中:“党把带领群众致富的重担交给我,哪怕有千难万险,无论面临多大的挑战和压力,必须带领群众闯出一条以工养农,以工富农的新路来”。

    全村党员干部会上,李会明与大伙一起分析村情,干部们你一言我一语,热烈的讨论着,会明说:“要想带领群众尽快致富,就必须兴办企业,壮大集体经济,走共同富裕的路子。”

    经过市场调查后,李会明决定在村里创办电线厂,然而刚刚解决温饱的贫困村,集体既没有存款,群众也不富裕,建厂资金成了一道“拦路虎”。为尽快筹措资金,李会明带头将家里准备盖房的钱拿出来,在他的带动下,党员群众齐心协力,终于解决了建厂所需资金。没有厂房,他就带领群众自己设计,自己施工。一段时间下来后,李会明眼睛熬红了,肩膀压肿了,胳膊在施工时也被扭伤,这些全被他咽在肚子里,有一天,在父亲的再三催促下,一连十几天没回家的李会明,回去陪着父亲吃了顿饭,父亲注意到他的胳膊有些不对劲,关切的问道:你那只胳膊是不是伤着了?李会明不想让父亲担心,便掩饰说,没事。但父亲不相信,执意要他撸起袖子,当看到这只肿得像小腿一般粗的胳膊时,老人心疼的抚摸着,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……

    经过三个月的昼夜鏖战,企业正式开工投产了,当年创产值600多万元,利税100多万元。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,集体积累达到了300多万元。然而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大潮把南立车的电线厂推到了风口浪尖,价格下跌、铜铝材涨价、效益滑坡,面对严酷的现实,会明果断提出停产止损,发展新的致富项目。

    三月的华北平原,寒冷而宁静,三更已过,整个大地都已进入了甜蜜的梦乡,李会明却怎么也不能入睡:“必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,带领村民再创新的业绩。”无疑,这将是他生命中又一次艰苦卓绝的搏战,他清晰的感觉到,肩上的胆子是那么沉重,但是,前方是党的亲切召唤,还有全村1000多名群众期待的目光。

    要想全村富起来、强起来,必须寻求高科技项目,只有高科技的项目才能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海洋中扬帆远航。项目不会从天降,不下苦功找不到,但好项目到哪里去找?此时,李会明心急如焚,他扔下家里的责任田,安顿好身患重病的父亲,在北京天津南京等地寻亲访友,联系项目,一连三个多月,终于打听到北京大学陈教授,有个生产荧光粉的好项目,他带着支部副书记王长根进京登门相求,第一次去教授家时,当得知会明是农民时,老教授隔着防盗门说:“这种项目你们干不了,快去找别的项目吧。”砰的一声关上了防盗门。“老教授不了解咱,咱也不能怪罪人家。就是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,不把老教授请到南立车咱俩就不回家。”会明和同伴不约而同的议论着,一连几天,老教授上班,他们就在单位门口等,下班就找到家里,一次不行就两次,两次不行就三次,饿了肯口馒头,渴了喝口凉水,困了就偎在地上睡一觉,只要一见到老教授,就向老教授讲南立车的发展现状,讲支部一班人带领群众致富的决心和信心,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。会明“三顾茅庐”的精神终于感动了老教授:“就冲你们这种为群众致富的实着劲,我也要帮这个忙。”

    二次创业开始后,他干脆把被褥搬到工地,白天指挥施工建厂,晚上和专家技术人员研究技术难题,虽然已经过去了许多年,但村里的老人们,仍不会忘记那动人的一幕,在工地的工棚里,只有高小文化程度的李会明,每晚都趴在桌子上,学习到深夜,工艺流程,技术配方,化学反应,产品性能等高难度问题,都被这个握惯了锄把子的庄稼汉子奇迹般的攻下了。

    荧光粉投产后,不仅填补了河北省空白,而且经国家电光源质检中心检测,质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,生产出的产品供不应求,效益更加明显,公共积累更加雄厚,为南立车今后的发展、为全村群众过上好日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。同会明一起摸爬滚打几个月的陈教授,见到来厂里检查工作的时任县委书记耿顷时,无限感慨的说:“我没见过焦裕禄,但在会明同志身上,我看到了活着的焦裕禄!会明同志不仅是农村支部书记的学习典范,也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。”

    人们常用“忘我劳动”和“无私奉献”来赞美那些醉心于事业的人,在李会明同志的身上何尝不闪烁着忘我,无私的光辉呢?

不忘初心为村民

廉洁从政当清官

    会明常说,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,公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,自担任支部书记以来,会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党的事业上,家里的大事小情,他很少顾及,就是父亲病重期间,他也没能陪伴伺候老人。他对家人有着无限的愧疚。李会明的妻子崔秀玲,是十里八村也难找的贤妻良母,多年来,家里的责任田、哺育孩子、照顾老人的重担,全压在妻子一个人身上,李会明很少能够给妻子助上一臂之力,即使这样,妻子也毫无怨言,因为她知道丈夫的事业是大家的事业,自己累点,苦点,就可以减轻丈夫的负担,让他有更多的精力放在事业上。

    就是这样一位好妻子,也有责怪会明的时候。那是1990年的冬季,荧光粉厂的设备安装,已进入关键时刻,李会明心里只有一个念头,只有项目尽快投产,才能为群众创造更多财富。他无暇顾及家中病重的老父亲,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工作上,八月中旬的一天,电闪雷鸣,大雨瓢泼,好心的邻居大爷,冒着大雨,匆匆来到工地,见到会明后说:“会明,快回家吧,你爹病的快不行了。”在场的人也都催他赶快回家吧,他劝走了邻居大爷,又指挥施工人员继续安装,直到把吊灌安装完毕,他才带着浑身的泥水跑回了家。妻子见到会明时,泪流满面的责怪道:“咱爹就你这么一个儿子,临终前一直喊着你的名字,他多么想再看你最后一眼,你明知父亲病重,怎么还有心情干工作?,就是这么一点小小的要求,你也没能满足老人。父亲为见你最后一面,咽气后眼睛久久的没闭上。”面对已经咽气的老父亲,听着妻子的责怪,会明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。

    在人生的舞台上,每个人都扮演着多重角色,李会明也不例外,他是支书,同时又是儿子,丈夫和父亲,他心想,我是老人的儿子,可我更是一名党员呀,忠孝古难全,他跪在已经咽气的老人身边,恳求着父亲的原谅。痛苦的泪水顺着会明的脸颊尽情的流淌,父亲对他的慈爱,给予他的一切,像电影一样浮现在眼前……

    事业和家庭有时像是一个音节里的两个和谐的音符,有时又像是一块磁石上相互排斥的两极。当事业和家庭不能兼顾时,会明选择的是前者。

    几十年来,李会明时刻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,舍“小家”,顾“大家”,带领群众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。村里富了,李会明作为党支部书记,他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、廉洁勤政的优良作风。一支几角钱的圆珠笔,他用了十来年,村里的轿车,使用最多的不是李会明,而是来访的客人和村里的病人。虽然他抽烟,但他总是抽那几角钱的烟,招待客人的好烟,他从来不抽一只,一次招待用不完的香烟,他就自己包好,留着下次再用。他每月到省市县开会不下十多次,除了会议招待,他下饭店的标准就是半斤焖饼,有时连个鸡蛋汤都舍不得喝。

    熟悉李会明的人都知道,会明自当支部书记以来,做的端,行的正,严于律己,廉洁奉公,从没利用手中的权利,为家庭和亲属谋半点好处,他常说:“村官是为村民服务的岗位,权力是为群众服务的工具,党和人民给你的权利,不是让你为个人谋私利发大财。为官不清廉,做人不干净,群众就会戳你的脊梁骨”。前些年,他和一个业务员从内蒙古购进了一车皮废铝,货到泊镇火车站,有个熟人找到李会明,偷偷的说:“会明,把这废铝买了吧,神不知,鬼不觉的,咱一人分他个七、八万,比干什么不强。”会明说:“这是集体的财产,我不能昧着良心发这个财。”他当即拒绝了这位“好心人”。拉回的废铝材,为集体赚了30多万元。

    随着村办企业的不断扩大,物资采购量也不断增多,会明虽然不负责采购,但一些人认为李会明手里有权,给他点好处,就会好办事。然而这些人的如意算盘打错了,省内一家企业送来的氟化钙,因质量不合格,被厂里拒之门外,业务员不死心,悄悄找到李会明家,以每吨2000元回扣做交易,千方百计要会明同意购买他的产品,来人软磨硬缠,李会明一看,怎么说都不行,他对来人严肃的斥责道:“你要这么干,即使你的产品以后合格,我也不与你们打交道,别说我不想发财,就是想发财,也不发你这不义之财”。来人一看,会明不吃这一套,夹起公文包,嘴里嘟囔着,灰溜溜的走了。

  南立车荧光粉出名后,各种发财的机会很多很多,但为了南立车人的利益,他多次放弃各种高薪聘请、联合办厂、另立山头,当百万富翁,利润分成的诱惑,一次又一次的拒绝了那些“好心人”。

1993年春节刚过,河南一位企业家找到李会明:“李书记,到我那儿办厂吧,给你一处300平米的高级住宅,一辆高级轿车,全家农转非,月薪2万元。”沧州的一位朋友也一直劝他:“会明,到我们那儿办厂吧,先给你酬金20万元,以后的利润咱们分成,这可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发财之道。”在外经营农机件的表弟也好心劝会明:“别干这费力不讨好的事了,出来咱俩合伙干,保准你住洋楼、坐轿车、发大财。”在商品经济社会里,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得住这种诱惑的,李会明这个普通的农村支部书记,看起来平平常常,一旦面临着公与私的严峻考验,他首先想到的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,而不是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好处。

    2001年在全村规划住宅设计时,设计单位和村干部处于照顾会明的想法,在没征求会明意见的情况下,专门为会明多设计了一间办公室,当把设计好的图纸交个会明和村干部审核讨论时,会明一眼就看了出来,他说:“这一套多出一间来,是怎么回事?”那工程设计师连忙说:“我们考虑到你年龄大了,身体又常年闹病,想在你的住宅里,给你增加一间办公室,也是方便你为村民办事。”会明说:“你们的好心我领了,但我绝不能羊群里出个牛犊子,让群众戳我的脊梁骨。”在会明的坚持下,全村每户设计的图纸一模一样。

    会明常说,当干部心术要正,为人要正,做事要公平,如果只考虑自己的得失,那就不是一个好干部,会明就是这样公私分明,从没占过公家的一点便宜,不仅外财打不动他的心,就连多年来,按照县委政府的文件规定,他个人应得的60多万元奖金,他也分文没拿,全部留做了村里的公共积累。有人说,会明真傻,李会明说,共产党员当这种傻子,值!一位外地企业家,多次来会明这里谈业务,对会明这种做法不懈:“你又不是大款,难道你怕钱扎手,为什么你这应得的钱还留给了集体?”

    其实这位企业家不知,他也不可能真正探寻到李会明的内心世界:“当官不是为了给个人谋福利,更不是为了个人发大财,当官就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用来为集体干事,为村民造福。”这才是李会明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。

    金钱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每一个人的意志。在金钱面前,有的人为它挖空心思,有的人为它倾倒折腰,有的人为它出卖灵魂,什么党性,什么原则,统统抛到了脑后,而会明知道,谁看中了金钱,谁就会失去民心,金钱有价,可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是无价的。

发展成果村民享

弱势群体重点帮

    风风雨雨几十载,农村振兴结硕果。李会明领导的南立车,公共积累日益增多,全村经济持续发展,群众幸福指数日益提升,各项事业呈现着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。发展为了群众,发展依靠群众,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,是李会明多年来的工作指导思想。楼上楼下,电灯电话,不在是梦想中的神话,现在全村已有332户搬入了花园式农家别墅。别墅设计高雅适用,每户正楼平均236.70平方米,前院后院、车库仓库、花草空地一应俱全,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考虑到群众的承受能力,采取个人负担60%,村里负担40%。笔者粗略的统计了一下,按目前市场最低价核算,村里至少要负担3000多万元。别墅建成后,村里又一鼓作气,投资160多万元,为群众安装了自来水,修通了油面路,硬化了街道,安装了路灯,绿化了大地,为全村300多户村民办理了家庭财产保险。投资200多万安装了防渗和喷灌,彻底改善了群众的农业生产条件。每年还拿出30多万元,无偿为村民提供种子和化肥,村里凡是55岁以上的男女村民,每人每月发放养老金50--80元,学生上小学、初中费用全免,对考上高中、中专、大学的学生给予500--1000元的奖励,2003年又投资100多万元,建起了高标准的小学教学楼,2018年为村民新建了文化活动中心。为全村各户安装了有线电视,成为武强县第一个有线电视村。

    2018年在市场经济疲软,群众资金紧张的情况下,为了让群众更好地发展生产,扩大经济收入,经“村两委会”讨论决定,按每人5000元标准,一次性为群众发放公共积累800多万元。自1990年到现在,村里为群众发放生产生活补贴2000多万元,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好事,全村群众看得见,摸得着,已有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王保福语重心长地说:“若不是会明这么省了一辈子,细了一辈子,奉献了一辈子,我们哪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。”

    群众富了,会明时时不忘村里的孤寡老人,每年由村里专门供给粗细粮,看病吃药,实报实销。对有天灾人祸的家庭,还给予特殊补助,有位村民的女儿得了白血病,会明提议批给他6000元治病。村民王二坡因不懂行情做生意赔了3万多元,为帮助他度过难关,村里不仅为他提供场地,还拿出5000元帮助他养羊,增加收入。

    在南立车你会深深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。体会到人与人之间、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手足情。那是2001年的初冬,会明参加完河北省第六次党代会后,在回武强的路上,因雾大路滑出了车祸,折了三根肋骨,肩胛骨粉碎性骨折,住进了县医院。第二天早上,当他醒来时,看到赶来看望的满屋、满楼道的父老乡亲,会明的眼睛湿润了。几天时间,全村一千三百多口能到县城去的都到医院看望了他。一些信天主教的老大爷、老奶奶自发的到教堂为他祈祷,祈求天主保佑他平安。医生要求他卧床三个月,但当时正是企业技改的关键时刻,会明在医院里怎么也住不下去。没几天他就出院了。回村后,吊着绷带就坚持着上了班。

    昔日的南立车,这块曾滋生了贫穷、屈辱和愚昩的土地,正繁衍着富足、尊严和文明。与时俱进的立车人,高效率和快节奏适应着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,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,携手共进,帮弱扶困。

    那天采访时,武强县政协常委、村民代表王英奎向我介绍说:“我们村是一个天主教徒聚集村,有近半数村民信奉天主教,会明和支部一般人对信教群众更是高看一眼,让信教群众感到党的关怀和温暖。信教群众吕结实兄弟俩,父亲早亡,兄弟俩又无致富技能,会明就把兄弟俩安排进了工厂,解决了兄弟二人的生活困难,信教群众王三江年老体衰,家中缺乏劳力,每到农忙季节,会明都惦记着派人帮他抢收抢种。贫困户白中波,年近六十,腿有残疾,且患有严重的肝硬化,常年打针吃药,比他更困难的是天主教徒吕明生,两个孩子正在上学,媳妇先天性眼疾,生活不能自理,这两户是全村公认的最困难的贫困户,为帮助他俩尽快脱贫致富,会明利用晚上时间专门召开了支委会:“我们是立车的当家人,在共同富裕的路上,不能让一个群众掉队。”大家集思广益,认为发展养殖业比较符合这两户的实际情况。

    项目可行,可场地难寻,第二天早上,人们还在甜蜜的梦乡,会明骑着车子,冒着刺骨的寒风,围着村子转了2个多小时,终于在村南找到了一片废墟的大坑,他找来村干部,当场拍板,让一名副支书,专抓这件大事。当天推土机、翻斗车就开始施工,几天就填平了大坑,接上水,拉上电,养殖场很快就建了起来。为方便他们管理饲养,又帮助他们在养殖场,盖起了宿舍,专门给他们修了路面,解决了他们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。几年下来,养猪项目让他们“囤里有粮,手里有钱,衣食无忧,日子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。”采访那天,正巧这二人来村委会办事,村干部说:“这就是我们村的贫困户白生波和吕明生,你可以找他俩谈谈感受。”在村委会办公室里,我们家长里短的聊着天,吕明生说:“如果不是村干部这么帮我,我全家就吃不上饭,孩子就上不了学,更别说脱贫致富了。”白中波接过话茬:“若不是赶上我们有个为老百姓着想的好支书,也许我这大病早就活不成了,买药没钱,村里给拿,没有收入来源,村里又帮着建起了养殖场。每年都能收入几万元,除了打针吃药,手里还能有存款,这一切都是党的政策好,村支部好。我和明生都文化程度不高,也说不出什么大道理,就让我俩唱个歌,表达一下心情吧。”此时,南立车村委会的办公室里,响起了”共产党好,共产党好,共产党是人民的好领导,说得到,做得到……”这歌声随着春风,飘荡在南立车的上空,这歌声虽五音不全却是发自肺腑。此情此景,使每个在场的人都噙满了激动地泪水。

    文字工作者的使命,是了解人物本身那五彩斑斓的心灵世界,是探索人生长河中那难解难分的喜怒哀乐,天主教徒信仰的是天主和基督耶稣,为什么这村的教徒都把会明当成神灵般爱戴和拥护,终于让我找到了答案。

    “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,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。”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,会明付出的不仅仅是智慧和汗水,还有青春的年华。他虽然没有成为大款,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金钱和应该得到的一切……但他付出的辛勤汗水,终于在盐碱地上结出了累累硕果。1997年南立车被河北省命名为“小康建设示范村”,连续14年保持“省级文明村”荣誉称号,村党支部连续17年被河北省委、衡水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,2006年被中组部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。李会明也先后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“劳动模范”、全省“十佳廉政公仆”、“优秀共产党员”、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、“全国劳动模范”等光荣称号。在这次庆祝建党百年活动中,又被河北省委推荐为受中央表彰的“全国优秀共产党员”。

    长期的病痛煎熬和超负荷的工作,会明那肠梗阻切除后的排泄袋连在身上,加之多年的肺心病,每喘一口气,都钻心的疼痛,到了晚上,他躺也不是,坐也不行,每晚很难休息几个小时,就是这样,他还坚持坐着轮椅去村委会里工作。去年经县委批准,武强镇党委让会明卸任了支部书记。令人欣慰的是在这次全省村两委换届中,一名年仅31岁,具有大学学历的年轻共产党员李佳旺,以全票当选为南立车村党支部书记。在振兴乡村的跑道上,接过了老书记的接力棒,在村委会我见到他时,他激动的对我说:“我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,深感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,我要以老书记为榜 样,在乡村振兴的路上,做一个让党放心,让群众满意的支部书记。”

    当夕阳收尽了最后一抹晚霞,我站在立车的至高点上,眺望着南立车的工业区、宽阔的马路、崭新的教学楼、文化活动中心、新式别墅住宅区都是那么大气壮观、富有时代的乡村都市气息。那浩如繁星的万家灯火,同西北天穹的北斗星交映生辉,家家户户的电视机前不时传来阵阵的欢笑声。在南立车的大地上,你会感到跃动着的时代脉搏,深吸一口这儿的清新空气也会感到透心透肺的舒畅。身临其境,我时时感到:有一种精神激荡在我的胸怀,有一种力量叩击着我的心扉,我寻找着、探求着、寻找着这种力量,探求着这种精神……

    党的百年历程,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,初心系着民心,决心牵着民心,党与人民同风雨,共患难,环环相扣,心心相印。我反复思考着:农村这个支部书记,官虽然不大,但他们都领导着几百人,上千人,肩负着乡村振兴的重任,是党和国家在农村贯彻各项方针政策的组织者,领导者,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。人们常把支部书记誉为党在群众中的旗帜,农村百姓的灵魂。在一个会明的身上,让我看到了千千万万个会明式的支部书记,是他们用初心,撑起了基层的青天,用使命浇灌了基层的大地。我们相信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,南立车的明天会更好,党的旗帜会更加鲜艳!

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。


标签:书记  支部  鲜艳  党旗  党支部  

 河北公益网 www.hbgy.org

 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  河北网络辟谣平台 | 河北省互联网信息办


河北公益网 - 河北公益权威门户网站

法律顾问:张志火 、孟宏伟   供稿邮箱:50833247@qq.com

国家工信部备案号:冀ICP备15009779号-1  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冀)字第00232号

www.hbgy.org    hbgy.hbxxzx.com.cn     河北公益信息传播中心    河北公益舆情研究中心


河北省省直信息传播中心